前陣子,深陷“裁員潮”風波的泰禾回應媒體:裁員的背后是為了實現人才結構升級,目的是為社會提供最好的建筑產品和最優質的服務。
在風口浪尖時,選擇直面流言,用事實說話,是勇氣。畢竟2018年上半年,圍繞泰禾的關鍵詞不是現金流就是裁員。
如果說企業的每一次人事變動背后是業績文化的強硬邏輯,那么員工離職背后又是什么呢?
近日,據知情人爆料:加盟泰禾半年不到的錢嘉提了離職。
1
從第一戰萬科離職時,新東家泰禾給錢嘉的新抬頭是泰禾集團副總裁兼北京區域總經理。
當時,小編曾發文《萬科老臣錢嘉離職,下一站:北京泰禾總經理!會不會給到副總裁呢》,細細講述了錢嘉加盟泰禾的過程。
如果沒記錯,距離上次發文時間還不到四個月。當錢嘉要從泰禾離職的消息突然傳來,稍感意外,滿打滿算,他在泰禾的新椅子上僅坐了4個月而已。
馬云曾說:員工離職的原因林林總總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個,一是錢沒給夠,二是干委屈了。
錢嘉離職,肯定與第一點無關,因為泰禾用人在業內是出了名的舍得給錢,多方打聽下,也不是第二點,雖然有知情人士如是形容:
他才剛往泰禾的椅子上一坐,就動了要走的念頭。
但是小編也不完全認同。
泰禾的用人邏輯,艷姐是基本認同的:給足錢,用對的人。說白了,用人門檻抬高,錢糧給到市場的2倍,一個人當2-3個人用,但是這個能級很足的人的效率也將非常高。
據說錢嘉的性格比較剛硬,鐵腕總裁。性格與企業文化不合,許是一大原因。也可以理解。
真真假假,江湖險惡。尤其是近幾年的地產江湖,風云再起,為應對“去桿杠”+“政策調控”兩大武林絕招,各派掌門人廣招賢才,欲圖將各路豪杰納入門下,讓他們亮出“獨門神器”。
閔系泰禾雖非科班出身,但掌門人黃老板硬是帶領它殺進了高手重重的武林,在江湖上有了立錐之地。
2018年,面對局勢更復雜,形勢也更嚴峻的地產江湖,黃老板細細回望了歷史,分析了現狀,對未來進行預測后,將目標定在了2000億。
兩千億意味著什么呢?我們先看一組數據。
泰禾近年的銷售額:2016年400億元,2017年1007億元,2018年2000億元。
這意味著,在舉步維艱的2018年,泰禾要在2017年的基數上再拼出一個泰禾來。
很多時候,房企定目標也是身不由己。所有同行都在迅速擴張、高速增長,你不將格局擺出來,將目光放長遠點,就可能被倒逼下擂臺,從此地產江湖榜上再尋不到你的身影。
目標定下后,黃老板開始廣發英雄帖。因為錢舍得、位置也敢給,一時間群賢畢至。
一獵頭朋友如此評價黃老板的求賢若渴:
有為必有其位。
錢嘉就是在這時候被納入麾下的,背后當然少不了張晉元的推薦,并且當時肯定是一拍即合。
為什么呢?
因為泰禾要拼規模,錢嘉有業績。
萬科西安的一組數據足以證明錢嘉具備泰禾看中的能力。2014年錢嘉出任萬科西安公司總經理后,業績突飛猛進:2014年50億元,2015年60億元,2016年,突破百億,達到120多億元,2017年繼續一路高歌,到達190多億元。
再加上張晉元從中做媒,雙方看對了眼。
一切非常順利,在張晉元升任泰禾執行副總裁后,錢嘉接替了他的位置——泰禾集團北京區域總經理,并給了副總裁的職位。
錢嘉其人還是很值得說一說的。
18年萬科生涯,在西安任職時,錢嘉和萬科西安度過了很長的一段蜜月期:他與媒體交好(多次亮相),王石對他青睞有加(每年跑西安為他點贊)。
當錢嘉離職的消息曝出,業內一時嘩然,對他在西安遺留的歷史問題,如:因涉嫌違規萬科西安部分項目被禁售,在任期間,萬科西安多個項目曾遭遇過“投訴門”、“質量門”等,還引起過不小的爭議。
兩情相悅時,曾以為撒下的是糖,沒想到后來都成了砒霜。
作為一個職場經理人,好壞自有人評說。結合西安當時的情況,艷姐覺得錢嘉先做規模再沖利潤的做法是沒問題的。在拼規模的過程中,如何保證質量,到2018年已引起越來越多房企的反思。
從個人訴求上來說,去泰禾,他肯定也想有番作為,但因何到任不久又離職,個中緣由就比較多了。
2017年的泰禾北京,驕人而多姿,張晉元為它描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克而瑞數據顯示,2017年全年,泰禾以239.7億元的網簽額位列2017年北京房企銷售額排行榜第二位,在北京形成了院子系、大院系、府系和園系等四條成熟產品線。
結合2018年黃老板的目標,新到任者錢嘉唯有在張晉元的基礎上,發力使業績翻番,才能讓新東家滿意。
讓人意外的是,克而瑞數據顯示,2018年上半年,泰禾銷售額只有655億元,與其他千億規模房企相比,上半年目標完成率不到40%。
泰禾北京占有的份額約30%,盡管泰禾方表示將在下半年發力,但如此情況下,黃老板留給新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。
出重金將人從萬科、龍湖、綠地等top級房企挖來,黃老板要的是能迅速上手,到任就出成績。與手下大員們的磨合期,他們肯定希望越短越好,畢竟,市場上留給他們的時間也不多了。
磨合得好不好,就看磨合期過后是升溫期還是分手期。
很顯然,錢嘉和黃老板之間磨合有待考評,從黃老板的角度來說,對扛起北京這桿大旗的期許還是非常高的。
每個職業經理人走馬上任時,都是帶著解決特定問題的使命。錢嘉到泰禾,也帶著他的任務和使命,因何會遭遇失???多半是審勢上出了問題。
那一個職業經理人到達一個全新環境,做好審時度勢這件事需要多長時間呢?答案是三個月。一個事實是,高周轉下,地產行業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。
而另一方面,由于在萬科沉浸多年,錢嘉身上已然有了很重的“萬科烙印”。這不難解釋在萬科如魚得水的他,到了泰禾出現水土不服的原因。
綜上:壓力過大+個人風格與企業文化不符,可能就是錢嘉離職的真正原因。
2018年第一季度,地產人言曾對房企高管離職做過統計,約1.5天就有一位高管另謀新位。看來,房企高周轉不僅僅是資金,還有人的高周轉。
相信經過這次離職風波,錢嘉對下一階段的規劃應該是慎重有加了。艷姐只是好奇,他的第三站會去哪?是有人對他青睞有加預備將其納入麾下?還是,另有打算?
雖然近期泰禾屢傳高管驛動消息:此前泰禾集團營銷總馬冀、廣深區域營銷副總劉偉、武漢區域營銷總蓋相博,都近期離開了。但是泰禾近期也根據自身發展需求,招募了不少高管到崗。
沒有房企愿意頻繁招人,也沒有職場人愿意頻繁離職。
企業招募良才、良才擇木而棲。
一切都由行業決定,存在就是合理。
此處劃重點:才寫完錢嘉,小編又獲悉,同是四月加盟泰禾的另一位副總裁x也提了離職。坊間傳聞將去y集團,據說泰禾還在極力挽留。
N年前,他曾寫:
跳槽后進入新公司,前半年用心去看、半年后真正做事,一年后開始做大事。
關于他的故事,且留著下次再說吧!